全部最新消息

  • 打炒房5重拳力拼5月上路 林右昌:預售屋成交量已跌35%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地產天下打炒房5重拳力拼5月上路 林右昌:預售屋成交量已跌35%

    打炒房5重拳力拼5月上路 林右昌:預售屋成交量已跌35%

    《平均地權條例》祭出5招打炒房,項目包括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建立吹哨者檢舉制度、重罰房市炒作行為、預售屋解約申報等,而相關子法修正內容預計4月底公布,力拼5月新法上路。

    內政部部長林右昌受訪時表示,修法通過後,房價已作溫和修正,政府要打的是投機客不是投資客,房價、地價不斷上漲,對國家經濟絕對是不利,希望房地產與租屋市場能夠正常化,並且讓居住成為人民可以負擔得起,也才能讓營建相關產業永續發展。

    在修法之後,預售屋交易量下滑幅度明顯,林右昌接受質詢時表示,2021年12月預售屋成交量1萬2342戶,去年4月行政院通過相關的修法版本送立院審議時,預售屋成交量下降至7431戶,去年底排進立院審查後,更降到4414戶,與還沒修法前相比,預售屋成交量大幅減少35%,這就是修法後的效益。

    林右昌表示,相關的執法修正與預告,會照著原本既定的期程進行。
    more
  • 房市風向轉了? 專家:政府四招正在改變降價趨勢 資料來源-好房網

    房市風向轉了? 專家:政府四招正在改變降價趨勢
    經濟日報記者游智文

    過去一年在央行升息,政經情勢不佳下,房市逐漸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近期立法院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各界更是普遍預期今年房價將反轉下修,購屋民眾有機會買到相對合理價位的房子。

    不過,房市專家張欣民表示,這一個逐漸形成、有利於買方的完美風暴,因近期政府態度急轉連續拋出四招,現正快速退散中,房市風向正在轉變,說好的買方市場可能煙消雲散,房市又回到賣方市場。

    政府出的第一招是,宣布平均地權條例預售屋禁止換約規定,不溯既往。張欣民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殺傷力最大的,就是規定上路之後,所有預售屋都不能再換約轉售,這將逼使投機客若不是準備大筆資金乖乖交屋,就是趕在政策上路前殺出。

    由於有出售時間壓力,且有大批物件會丟到市場,一般認為,平均地權條例通過後到上路前的幾個月,預售屋換約市場將有一波腥風血雨,投資客應會降價、平轉甚至認賠殺出,自住客很有機會撿到便宜。

    然而,內政部在通過後不久,突然轉彎宣示,預售屋禁止換約僅適用於新法實施後的交易行為,已購者不受影響,也就是不溯及既往。如此一來,投資客沒了時間的急迫性,可能產生的價格破壞效應就自然解除掉,民眾也沒了撿便宜的機會。

    第二招是央行鬆綁購地貸款須於18個月內動工的規定。張欣民表示,在買氣不佳下,限定18個月內動工否則收回貸款,對建商確是一項壓力,此一規定如果堅持下去,可能讓一些體質較差的中小型建商因資金斷鏈,必須賤價拋售換現金,購屋人因而可買到便宜房子。

    而如果建商萬一倒了留下爛攤子,進而一堆餘屋淪為法拍屋,也會衝擊正常市場,讓房價進一步鬆動。

    但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在業者叫苦下,央行宣布,考量疫情等大環境因素列舉兩大項例外條款,排除18個月大限的適用。此一壓力解除,業者降價意願跟著大減,甚至可能「滿血復活」,房價修正機率大幅降低。

    除了上述政策外,近期新任內政部長林右昌上任後再拋出兩招化解房價下跌風暴,一是房貸補助3萬元,這讓因央行升息繳不起房貸的人,多了一年喘息時間,短時間不會丟出市場,減緩房價下跌壓力。

    另一則是購屋公積金構想。雖然內政部表示還在研議,尚未定案,但此一購想顯示,政府已從先前風風火火打炒房,現在轉為救市穩市。而公積金上路,若有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參加,屋主、建商看到這麼多人想買房,恐怕不是降價而是繼續再漲。



     
    more
  • 智慧建築不僅打造便利生活 亦可應用於鋼筋工程中提高產值 資料來源-好房網

    智慧建築不僅打造便利生活 亦可應用於鋼筋工程中提高產值
    文/戴雲發

    地球上充足的陽光、清淨的空氣與健康的水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由於隨著網際網路技術不斷的進步,人類可以自由地穿梭於世界各個角落,由網路通訊所建立的物聯網應用,正持續不斷地影響各行各業,相對應的技術也順勢而生,而如何應用物聯網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創造智慧建築新發展,是建築界最深切關注的議題。

    「智慧建築」乃是透過結構、系統、服務與管理四大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優化設計,提供一個具備高效及成本經濟效益的建築空間環境,目的在於促進國內智慧建築之發展,提高我國建築物品質,以達到「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的建築物。簡單的說就是在建築及結構規劃初期即導入施工、設備系統化及節能觀念設計,將未來的建築物使用生命週期維護與服務管理之成本降低取得最佳之效益,並符合人類最安全安心、舒適健康、節能環保的生活環境。

    多數人聽到智慧宅第一個反應是,要花很多錢吧?智慧住宅有需要嗎?現在大多數人長時間都在公司上班,待在家中的幾乎都是長輩與小孩,透過智慧科技利用監控系統聯合手機,可以隨時關心家中狀況,也可以運用電子產品的設定,達到安全防災的監控。譬如近兩年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早晚定時測量體溫可套入智慧住宅中,不用擔心忘記測量體溫且可同時記錄自己的身體狀況等等。智慧建築的特性之一,是提供安全、監控、防災的效能,並根據居住者的生活需求,量身打造專屬自己的智慧家,讓居住者感到使用上的人性化,冰冷的產品也能被感關心,成為有溫度的住家。

    另外,目前建築技術也正朝向綠色建築及智慧化建築方向發展,慢慢加入更多資訊設備於建築規劃中,在經過現今各類系統智慧化的使用整合研究,包括:系統化工法、BIM的應用、無線通訊網路平台應用等等,提供給營建業供應端優化執行使用及公司全面品質的提升,總體整合過程完全符合「智慧建築4.0」的精神-做到「服務百分百-客製化需求」及「供應端優化-精準百分百」的優質需求供應鏈關係。BIM正是因應此需求發展而來,已成為建築行業一個不斷興起的應用領域,以3D建模為基礎,允許工程項目在建造之前進行虛擬構建,提供具體的整合與運作,從而消除了施工過程中的眾多低效問題,並有助於消除潛在的設計與施工風險。

    921地震後,經研究發現,建築物施工品質不良是當時房屋損壞、倒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房屋是否耐震安全,當然除了要有優良的結構系統規劃設計外,最主要還是決定於建築物每個細節的施工品質良窳。正因為施工現場有「人」的變數存在,即使建築設計圖面就算是全然無誤,但錯誤施工卻會大幅削弱建築結構的安全。而BIM應用在鋼筋工程中,其特點是藉由建築圖說及施工物件等相關尺寸資料,以電腦軟體程式操作形成3D圖形後,藉由3D視覺化,快速將工程樣貌在設施未完成前便具體的呈現給業主檢視,讓在辦公室做規劃的建築、結構等設計分析人員、鋼筋加工廠製造人員、工地現場施工綁紮工人及工程人員,彼此不再雞同鴨講,能立即有效溝通、共同討論得以解決問題,提升多方溝通的方便性及收斂性。建議在前期即導入BIM技術,後續重要訊息均能運用BIM進行構想規畫、驗證確認、施作管控及之後營運管理。

    現今在 BIM的導入下,在規劃初期,不管是坐辦公室上班的或是在工地現場綁鋼筋的,都可藉由3D圖先行討論,將各鋼筋施工衝突點釐清排除,並建構柱牆梁版結構體之鋼筋細部立體3D圖,再搭配施工現場鋼筋系統化工法執行綁紮完成之紀錄相片,即完成購屋者所在乎的施工品質完整呈現。所以,BIM可建立最佳的建築結構鋼筋工程之設計與施工品質管理模式,亦是建築業不可或缺的系統智慧化輔助工具。

    智慧建築的應用,該讓人與人的距離更親近、更溫暖,且更符合使用者的生活需求,而不是讓居住者感覺只是一棟冰冷的建築,當一個家科技越來越進步,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將會更拉近。



     
    more
  • 打炒房斷炒作也抑制供給?學者曝房價走向 資料來源-好房網

    打炒房斷炒作也抑制供給?學者曝房價走向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

    前幾年開始台商回流、熱錢回來國內,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造成價量飆高,如今市場熱錢漸消去,金融情勢仍覺動盪,房市也走向低迷,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預期今(2023)年中會上路,更對房市造成震撼彈。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經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這次打炒房法案主要是要抑制炒作,但可能也會抑制到供給,牽動著房價走向。

    前兩、三年房市火熱,加上利率較低、熱錢流向房地產,以及成本因素,造成價量揚升,不少區域預售屋價格上漲驚人,中古屋房價也被拉抬;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教授表示,如今房市走冷,交易量明顯縮,價量背離下,短期的價可能還不會變動,但中長期勢必價格會降,今年、明年將有大量新屋完工交屋,再加上過去累積的餘屋,恐怕一些區域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房價會出現修正

    而這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針對預售屋限制換約轉售、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都造成很大的討論,吳大任分析,這次打炒房法案主要是抑制炒作,但可能也會抑制到供給,「如果供給的減幅程度還大過需求下降幅度,則房價反而不太會降」。

    很多專家提到房市量先價行,吳大任認為,主要仍要看供需情況,如果房市供給量太大、而需求不變或減少,則房價會降,對於價格會有所抑制;但如果供給為平均值,而市場需求量增加、帶動交易量上升,則房價反而會漲。

    吳大任表示,近年來供給有一定量能,且營造成本上升、土地價格上漲,又遇上缺工缺料,而房市需求也不小,所以房價就漲;他說,2018年後漸漸出現「再不買會越來越貴的氛圍,因此累積過去沒有買房者的能量一次匯集,形成房價、交易量上來,房價漲除了炒作的因素,成本及市場機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吳大任表示,美國今年會緩升息、通膨壓力稍微緩解,經濟有機會「軟著陸」;而台灣則預期今年經濟表現不會好,出口將呈現衰退,科技業遭受影響,整體景氣趨於保守,對房市來說不是好事,因此判斷房市可能走衰。
     
    more
  • 2023最悲觀的時刻 也是最好的議價時機 資料來源-2023最悲觀的時刻 也是最好的議價時機

    2023最悲觀的時刻 也是最好的議價時機

    文/記者朱語蕎整理

    展望2023年,各方對經濟不甚樂觀,加上政府積極打房,讓今年房地產業充滿悲觀,但在機會往往就由此而生,2023年將是2016年之後,等待多年的買方所遇到的最佳議價時機點。

    整體而言,平均地權條例細則如何規範,將會是房地產業2023年之後發展的主旋律。

    住宅市場 預售成屋兩樣情

    平均地權條例三讀通過後,雖然細則還未公布,但已經讓預售市場出現變化,畢竟在新規定下,購買預售屋得卡上7年以上(預售興建期間與5年房地合一閉鎖期),若有資金缺口,壓力不可謂不大,也將一次把投機客趕出預售市場,讓預售回歸自用盤。而內政部雖說「不溯及既往」可是過去幾年,賣壓較大的蛋白區,很有機會有一成甚至更多的修正空間,成為率先降價的領頭羊。

    成屋雖不受到政策影響,卻也因為政府緊縮銀根,造成買方無力加價,市場很難出現成交新高,交易趨冷之後,屋主也會一改過往心態回歸平實,除非出現無法預期的政經黑天鵝,不然價格修正幅度有限,購屋人可以考慮回防價格穩健的蛋黃區,靜待市場回穩。
     

    商用市場 政策助攻 交易迎春

    相較於住宅市場,商用市場受惠於私法人購置住宅許可制的規定,勢必有不少私法人把資金轉往商用市場,辦公、零售等等,都是在紛亂市況中優質的停泊港灣,加上產業又有ESG等需求,也將加速業者在辦公處所需求的升級,帶動商用交易。

    綜觀新年,對於買方來說,等到睽違已久的東風,即使沒下手,也該多去走走,有助於讓自己順利買好屋,不過同時要提醒,千萬不要見獵心喜,房市修正點往往也是建商倒閉潮的始點,撿便宜還是要從體質健全的業者身上著手,以免無法交屋賠了大錢。
    more
  • 恭賀新春 佳節愉快

    more
  • 房市趨勢反轉?14家上市櫃砸171億元、搶購8.4萬坪桃園土地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地產天下

    房市趨勢反轉?14家上市櫃砸171億元、搶購8.4萬坪桃園土地

    文/記者張瀞勻
    立法院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今年將實施「預售屋新五規」,鄉林集團董事長、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指出,拉升房價上漲的元凶是政府增稅、利率升息與建築成本大幅上揚,今年全球通膨可望趨穩,利率再調整有限,平均地權修正案通過後,應該是最後一波打房,政府應會暫時縮手,他也預告台灣房市將盤整三年,逐漸回歸市場正常機制,也是消費者進場的好時機。

    賴正鎰分析全球大環境指出,新冠疫情三年造成世界各國大量印鈔票撒錢,貨幣寬鬆政策,造成通膨嚴重,美國聯準會只好連續升息來抑制通膨,俄烏戰爭2023年還在持續打仗,英美等國家持續提供更多戰車及金援給烏克蘭,歐洲能源缺乏,天然氣與國際油價漲到每桶100美元的高點,全球原物料短缺,導致國際物價價格上漲,加上中美貿易戰持續,出口貿易訂單也受到影響,不過台灣出口貿易對大陸依存度高達46%,每年貿易順差超過1300億美元。

    美元的大幅升值造成歐元、台幣與日幣都創下有史以來的重貶,像是台幣一度貶破33元,現在又回到30.4元兌一美元左右,股匯市也大受影響,美元升息造成外資抽腿,台股跌回到一萬四千點至一萬六千點之間盤整,台幣匯率也會回到29元。中美關係緊張,大陸在台海演習,影響兩岸政經,行政院主計總處下修去年經濟成長率為3.06%。

    好消息是,在美國就業率提升,通膨趨緩的情況下,外界都推估美國聯準會將緩升利率,Q1只會調升一碼,他預估全球貿易在今年第三季可望好轉,在全球景氣漸漸恢復後,半導體晶片與手機等電子產品,今年應該是去庫存的一年。

    他對於台灣房市未來表現有六大趨勢分析,第一,去年國際天然氣與原物料漲價,連帶使得國內民生物價與餐飲被迫漲價,民生消費壓力更大,政府此時又嚴厲打炒房政策,包括房地合一2.0,提高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土建融貸款管制,取得土地後須在18個月內取得建照開工等一連串動作,打亂開發商的推案計畫。

    第二,2022年房價大漲原因是政府帶頭調升利率與增稅,加上建築材料成本上漲,像是台中,這兩年平均房價從20萬元上升到45萬元,每坪建築成本從8.5萬元漲到14萬元,台北12.5萬元漲到22萬元,SRC鋼構建築的每坪成本甚至超過25萬元,他直言「房價已經回不去了」,這也吸引不少預期房價高漲的人趕緊進場置產抗通膨、求保值。

    第三,目前建商購地貸款成數約剩五成,這幾年購地吃飽了,加上政府限期18個月須取得建照,所以今年也是去化土地年,去化速度放緩,加上無法預測建築成本,很多建商決定改採「先建後售」來確保金流,穩健經營。都會區未來的土地首選將會以都更為主,但首要必須先會控制營建成本。像是台北、新北、桃園、台中的舊市區都更為優先,台南與高雄也一樣,在高建築成本的現況下,房價真的回不去了。
    第四,去年全國總推案量破台幣2兆元,但總體銷售面積並未上升,明顯是單價上漲造成,在政府打炒房下,今年持續發威,預估推案量減少兩成,總量約是1.6兆元,呈現「價穩、量縮」格局。

    第五,九二一大地震後,全國的建商倒閉僅剩不到100家,這幾年又恢復了,增加到上萬家,他預估政府打房後,再來幾年都會是盤整年,小建商可能會被併購或出售土地已是未來趨勢,資金實力不夠的小建商,將會大幅減少,預估三年內會縮減50%,約剩下5000家左右。

    第六,大型的品牌建商將會朝向商業不動產方向去經營,例如投資酒店、商場、辦公室收租,邁向正常開發商的永續經營方向走,在規劃設計建案方面,也會越來愈精緻化,產品會越來越精美,讓消費者可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more
  • 房市「恐怖三殺」下跌風暴醞釀中 資料來源-好房網

    房市「恐怖三殺」下跌風暴醞釀中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

    房市正在醞釀一場下跌風暴嗎?包括《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建商跳腳,2022年3月起美國聯準會升息、國內央行跟進升息,資金派對結束、股市歷經修正,告別低利率、資金緊縮同步啟動,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首見,市場結構的改變,也讓房市不論預售與成屋買氣雙雙衰退,這次更恐陷入「三殺」局面。

    以《平均地權條例》來說,預售屋禁止換約以及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前者衝擊到短炒、投機型買方,預售屋買氣受挫;後者,因豪宅購置主力買家為私法人,因此也殺到了豪宅買氣。

    預售屋一來房市走空,短炒型買方觀望,甚至退場,二來若《平均地權條例》照目前版本修法通過,等於鏟除紅單、預售換約獲利的生態鏈,買家只剩自住客與中長期置產客,銷售買氣勢必不如以往火紅。

    而對自住客與置產客來說,升息造成的貸款負擔壓力,已經有感。其中,首購族雖面臨到循環升息,必須縮減生活消費,以填補升息後的房貸負擔,但畢竟是剛性需求,量力而為之下,還是會有買方出手購置;相形之下,換屋族評估換屋後,新房貸利率恐高於舊房貸,則可能按兵不動,先不換屋,這將衝擊到剛性買氣。

    而置產客戶,若為長期收租型,面對房價處於高檔位置,租金報酬率甚至不及目前大額美元定存超過4%的利率,短期內靈活的置產型客戶可能讓「資金往最好報酬的地方去」,而後未來房價有所修正,才評估投入資金到不動產市場。

    因此這波國內外金融情勢改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恐讓預售、豪宅、自住置產型產品皆受挫,出現三殺局勢,後續價格走勢值得關注。普華國際不動產總經理田揚名分析,《平均地權條例》等於讓炒房客打消購置意願,投資客就地解散,同時,抑制了豪宅市場,等於雙購屋渠道都被阻斷,買氣大受影響。

    房市專家、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表示,在銷售買氣轉弱時,買賣雙方可能會拉鋸一段時間,此時量縮嚴重,但若修正破口出現,並持續蔓延,就會出現區域的價格鬆動。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認為,利空干擾之際,房價有了商議空間,而待利率走低或重回房市牛市,可能又會進入房價高漲階段,整體來說,這些利空仍會以短期投資客受主要衝擊,自住方不論是首購或換屋族,看準時機就下手,其實不見得受到影響。
    more
  • 猛虎變病貓!專家預言2023年七大現象 地板價恐成天花板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地產天下

    猛虎變病貓!專家預言2023年七大現象 地板價恐成天花板
    文/記者張瀞勻
     
    2022年虎年房市上半年虎虎生風,幾乎就是這波多頭最後的煙火,市場出現「買、租、裝修」皆創新高的現象,不過隨後受到美國暴力升息、通膨惡化、股市跌跌不休、利率升升不息等衝擊,房市由盛轉衰,下半年猛虎變病貓。展望2023房市已進入修正循環,房市高處不勝寒,兔年房市恐怕要慎防「獲利回兔」的壓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虎年房市上半年在通膨預期、造價上揚與科技業投資等利多刺激,一二手市場同創新高,預售市場漲勢可怕,一手市調機構統計,過去一年房價的漲幅創下20年以來新高,連房地合一稅的稅收,也創下上路以來的新高,不過短期房價漲得又快又急,加上大環境已經沒有支撐房市繼續往上的條件,房市也將步入調整期。
     

    2022房市有幾大現象:

    1.一二手房價同創歷史新高

    2.移轉棟數衰退6年來首見衰退,估跌破32萬棟

    3.下半年預售實價揭露量較去年第四季旺季腰斬

    4.資金由寬鬆轉向緊縮,房貸利率連四升

    5.科技業投資題材退燒

    6.危老題材熱,北市累計約20間飯店核准危老

    7.頂級A辦仍夯,租售價格維持高檔

    8.觀光處於谷底等待復甦,店面仍深受影響

    展望2023年房市可能出現的現象:

    1.房市進入盤整期

    2.實價行情可能從地板變成天花板

    3.一手案若銷況持續低迷,恐怕會有讓利現象

    4.房價強漲區、重劃區難免出現修正壓力

    5.下半年選戰開打,房市可能成為政策焦點

    6.利率升息循環接近尾聲

    7.觀光復甦,店面飯店業谷底回升

    曾敬德表示,展望2023兔年,因為外在情勢已經逐漸改變,房市難免會有高處不勝寒的疑慮,加上現在民眾對於房價已經沒有不買會更貴的預期,房市景氣循環從高檔步入修正的跡象越來越顯著。
    more
  • 開窗與健康住宅選購 資料來源-好房網

    開窗與健康住宅選購
    文/孫振義

    論起居家環境,東方有傳統的風水學,談的是風生水起。然而,當今社會講求的是科學與實證,因此關於生活環境就得特別強調通風、採光、遮陽、對流等微氣候因子了。事實上,一般人購屋買房更應該對微氣候特別關注,因為房子的通風與採光環境,將顯著地主宰著居住者的健康與舒適。

    首先,擁有良好的採光環境,不但可以確保居所在白天的室內環境明亮度,更可顯著地降低人工光源照明的耗電量。常言道:明廳暗房,即表示有明亮寬敞的客廳以及生活空間,對於居住而言,不但可以提升居住者的心理感受,自然陽光所帶來的殺菌效果,也可以確保室內有更好的健康環境品質。

    然而,對建築物而言,陽光的過猶不及都不恰當,例如某些建築物有嚴重的東、西曬問題,亦即過度的陽光從東邊或西邊直接曬進室內,同時也引進大量的熱蓄積,不但會讓室內空間感覺到高溫與不舒服,還可能會造成冷氣及空調耗電量的增加。所以,這時候就必須輔以完善的遮陽板或良好的牆壁與屋頂隔熱才行。

    其次,自然通風與對流,也是維持建築物良好的舒適性的重要因素。建築物間有良好的鄰棟間隔,再加上適當的開窗,就有機會引進自然風到室內環境。如此不但有助於以通風換氣降低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還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內的溫度,達到讓室內在夏季保持涼爽的環境條件。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自然風都是舒適的,例如在冬季吹過來的冷風,對居住者而言就不是舒適的風。因此在購買房屋的時候,為避免有東北季風侵襲的可能性,又或者是儘量選購具有良好氣密窗的建築物,如此才可以在冬季降低冷風的侵襲,以維持室內保暖的環境。

    此外,建築物也最好具備有兩側以上的通風窗戶,如此才能夠讓空氣在建築物裡自然流動,最終產生良好的對流循環。但建築物的深度也不宜過深,否則不利於自然通風與採光,如此就無法營造出舒適的室內環境。

    總而言之,挑選一個住起來舒服又健康的居所,首先要觀察所有窗戶的開窗方位、大小及位置,以確保有充足的自然採光,且又不會有太過份的東、西曬之情況。倘若建築物朝向東方或西方,那就更要注意是否有足夠的遮陽深度,以及建築物本身牆面或屋頂的隔熱性能。

    另外,開窗的位置與角度,也會連帶著影響建築物能不能有足夠且適當的對流、通風。民眾要儘量選購有兩側以上的通風採光窗戶之建築物,才較能夠保證讓建築物擁有良好的對流通風。如此,不但可以讓居住者有較健康且乾淨的空氣品質,室內亦能擁有較安全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可以增加自然通風的機會,以降低空調耗電的使用量。亦即,通常房屋的先天條件就決定了未來居住者的健康以及能源消耗的情況,所以民眾在購買房屋的時候,只要稍加留意觀察建築物,就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換得更美好的未來。

     
    more
  • 2023年房市展望與期望 資料來源-好房網

    2023年房市展望與期望
    文/彭建文

    即將揮別2022年,綜觀今年房地產市場,房價大致延續2020年下半的漲勢,持續「看回不回」,但整體成交量則呈現萎縮,將以「價漲量縮」揮別。

    2022年房價的「上漲」,基本上是建構在兩個條件,其一是延續2020年上半前新冠疫情爆發,各國紛紛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振興經濟,營造龐大資金量潮與低利率環境,其二是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物價大幅上漲,加以國內本身大量公共建設與民間產業投資,使得營建成本大幅飆漲,故房價在需求強勁而供給相對不足下不斷攀升。

    2022年成交量的「萎縮」,也是建構在兩個條件,其一是「升息」,央行從3月17日起美國Fed的大幅升息,已展開三波的升息,雖然幅度僅兩碼(0.5%),遠低於美國的升息幅度,但美國升息循環尚未結束,預期未來仍將持續升息。其二是籠罩在「政策不確定性」,內政部在2021年12月9日推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祭出限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換約轉售、高額罰金與刑法重罰炒作行為、預售屋買賣解約申報登錄、管制私法人購屋、及建立檢舉獎金機制等五大打炒房措施,並在2022年4月8日經行政院小幅修正,將不動產炒作課以刑責部分刪除後,於5月送立法院審查,市場預期該法案若通過,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不過,該法案在選舉衝擊考量下,在立法院遲遲無法正式排審,而在11月26日縣市長選舉,執政黨以「4+1」慘敗後,後續可能更將無力繼續推動。

    關於2023年房市,個人有下列的展望與期望:
    在經歷量化寬鬆貨幣與低利率的狂潮後,短期房價上漲趨勢已達滿足點,未來房市應該逐漸回歸房價負擔能力的基本面,並進行合理的盤整與修正,而住宅租賃市場的健全發展應被重視。

    新冠疫情衝擊減緩,各國開始逐步解封,此有助於國際觀光旅遊的復甦,但美國升息循環尚未結束,可能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或甚至衰退,加以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仍高,極應避免擦槍走火情況發生,建議應提高投資風險意識。

    目前國內大致可區分台北、台中、南高三大生活圈,以往因各縣市地方政府分屬不同政黨,彼此在許多政策的溝通合作與執行上較不順暢,此次選舉後,台北都會區(台北、新北、桃園、基隆)、台中都會區(台中、彰化、南投)、南高都會區(台南、高雄、屏東、嘉義)均為同政黨,未來應可在許多重大建設與民生議題上有更多合作空間,尤其是大眾交通運輸網絡、產業合作與分工、居住問題解決、以及社會住宅興辦,建議在各項政策規劃與執行上有更多合作空間,達到共榮共存的目標。

    近年新竹與南高地區的房市熱絡,地方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是重要的基礎,未來應積極透過都會區合作方式,讓產業發展能彼此加分互補,並應避免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不動產投機炒作,才能讓更多民眾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達到安居樂業的目標。

    此次執政黨在地方選舉慘敗,房價的高不可攀也是重大的民怨之一,而「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遲遲未能在立法院排會審查,也讓許多民眾對於執政黨落實「居住正義」的信心大打折扣,未來無論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致力規劃具遠見的好政策,並確實有能力加以執行,才能提高民眾的執政信心。

     
    more
  • 公股銀行看淡房市!「價跌量縮」走勢已不可避免? 資料來源-好房網

    公股銀行看淡房市!「價跌量縮」走勢已不可避免?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在多個負面因素包括連續升息、通膨、地緣政治與政經情勢不穩...等因素影響下,今(2022)年房市明顯降溫,且房市政策未見鬆綁,都更使房市低迷;近日多家公股銀行於第三季法說會上,都看淡明年房市,且認為房價將下修。學者分析說,今年下半年開始呈現價減量縮,2023年也不會樂觀,預計將是「價跌量縮」的情勢。

    近期包括合庫金、台企銀、彰銀等公股銀行舉辦法說會,針對房市都提出看法,合庫金指出,在連續升息、政府的房市政策等原因下,房市交易量減緩,預期2023年房市將呈「房價緩下修、交易量跌」。台企銀認為,今年以來因通膨、疫情、升息等衝擊,國內房市降溫明顯,且政府相關房市措施尚未鬆綁,加上預期央行可能會再升息,都會牽動明年房市走勢。

    另外彰銀則表示,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因此近期營建成本也趨緩,加上升息、政府打炒房,預估房價在第四季會出現反轉;此外,受到多種負面因素影響,第四季至明年國內房市交易量將持續走冷。

    而金融研訓院之前也針對銀行業調查,顯示銀行業看今年下半年房市,也持保守態度,認為下半年市場供需都降溫,住宅推案量減少,且包括投資、剛性需求都會下滑,議價幅度增加。而從今年下半年以來的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變化,確實可見交易大幅冷卻,買方觀望氣氛濃厚。

    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從2018年到2021年是這一波房市「價量齊揚」飆漲最明顯階段,不過今年出現明顯變化,包括價量都呈降溫,推案量趨向保守,銷售率下降及部分小建商出現財務危機,房市風險逐漸顯現。

    莊孟翰表示,房市走冷,銷售情況欠佳、面臨賣壓,建商又要負擔各項成本,都成為經營風險。房市從今年上半年的價平量縮,到下半年開始呈現價減量縮,2023年也不樂觀,預計將是價跌量縮的情勢,尤其機能不佳的蛋白區,前兩、三年房價哄抬太高,都勢必會出現下修。
     
    more